常清理(五常法的创立和推广者将其命名为“常组织”,实践中我们发现,这个名称含混不清,容易引起歧义,故称为“常清理”。)的涵义是尽最大可能清理掉工作环境中的“废物”,其实施过程分为两步:先是判断出完成工作所必需的物品,并把它与非必需的物品分开;二是将必需品的数量降到最低限度并把它放在一个方便的地方。简单地说,就是只留下最常用的东西,并把它放在最恰当的地方。
在物质匮乏的年代,不管是居家度日还是在工作环境中,许多人都有一种“破烂王”心态,破瓶子、旧罐子、废铜烂铁攒上一大堆,有些东西三年五年也用不上一次,但就是舍不得扔掉,即使真的要用上某件物品,你也要到“那堆破烂”里翻上半天。在商品供应短缺的年代里,这种牺牲效率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,然而在货物供应充足的今天,扔掉废物以提高常用物品的取用效率,才是明智的选择。换句话说,就是只有清理掉不常用的,才能保证最常用的就在手头。做到这一点,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坚持“常清理”的法则。
五常法倡导者的经验之谈:
按照使用频率,决定扔与不扔
在贯彻“常清理”法则时,首先要做出三个判断:一、哪些物品该被清理掉;二、哪些物品该放在近处(最方便取用的地方);三、哪些物品该放在远处(较不方便取用的地方)。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,就是该物品的使用频率。